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刑事法學專題研究二
Seminar on Criminal Jurisprudence (Ⅱ) 
開課學期
103-2 
授課對象
法律學院  法律研究所  
授課教師
謝煜偉 
課號
LAW7326 
課程識別碼
A21 M876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3,4(10:20~12:10) 
上課地點
 
備註
教室為法研6。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32LAW7326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傳統以來,有關犯罪者處遇的重心以監所(設施)內為主,然而受到刑事政策新思潮的影響,20世紀下半葉開始,世界各國的刑事處遇趨勢逐漸將「設施內」轉移到「社會內」。特別是近年來,有關犯罪者設施內處遇及社會內處遇制度的法制變革,其共通點在於透過犯罪者處遇內容的充實與強化,希望達成再犯防止的目的。不過,因為歷經1970年代以降,矯正主義衰退而公正應報與強調隔離排害之刑事政策的興起,社會內處遇的各種嘗試,雖然在外觀上同樣以再犯防止為目標,然而在理念上以及在實際的操作上,卻可能帶有截然不同的面貌。如同行刑理念的論戰,在社會內處遇的領域中也出現矯治抑或隔離、社會復歸抑或危險源監控、包容(social inclusion)抑或排除(social exclusion)的論爭,而同時間各國多少也面臨了財政困窘、監所收容人數過多的難題。在這些多重層次的政社經背景之下,社會內處遇制度揉合了多種不同甚至是互斥的制度目的。社會內處遇難免會帶有控制網擴張(net-widening)的疑慮與國家權力進一步深入擴張的種子。

近年的社會內處遇有下列二項特徵:第一,強化社會監控機能,社會防衛的需求取代了過去以社會復歸援助為主的思考。第二,社會內處遇制度成為因應設施收容成本過高及超收問題所發展的替代措施,其原本所帶有社會復歸援助機能逐年弱化,而社會內拘禁的色彩則逐漸增強。而公私協力的合作方式縱然再實際上發揮相當程度的社會復歸力量,但在監視機能強化以及拘禁色彩提高的背景之下,民間處遇機構的定位也將會面臨一定的衝擊。

在這些錯綜複雜的脈絡之下,本學期的主題為「社會內處遇與緩刑制度研究」。課程進行分成兩階段,前半段以文獻摘要分析為主,後半段則由各修課同學按照閱讀文獻的心得,搭配我國目前的社會內處遇制度現況作主題報告。閱讀文獻的語文有:中文、英文、日文。


 

課程目標
藉由閱讀文獻以及課堂報告,培養省思與批判刑事制度現況的能力。 
課程要求
每位修課同學需分組報告,根據修課人數分組。報告共有兩階段:1. 文獻導讀:修課同學需事先閱讀並充分理解指定閱讀文獻之內容,並且以中文摘要整理其中的重點。2. 主題報告:自由選擇一項與本學期課程有關的主題,原則上以與我國相關制度有關之題材為佳,下一組報告之同學即為評論組,負責針對報告內容進行評論、提問。期末需繳交之書面共有兩項:主題報告(由各組提出,一萬五至兩萬字)、修課心得(修課同學各自撰寫,二千字)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請參考ceiba網頁上的指定閱讀文獻一覽表
 
參考書目
刑事立法研究会編,非拘禁的措置と社会内処遇の課題と展望,2012年,東京:現代人文社。
松本勝編著,更生保護入門,第3版,2012年,東京:成文堂。
染田恵,犯罪者の社会内処遇の探求,2006年,東京:成文堂。
瀬川晃,犯罪者の社会内処遇,1991年,東京:成文堂。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主題報告 
30% 
 
2. 
文獻導讀 
30% 
 
3. 
期末報告(主題報告+心得) 
4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課程說明及分組 
第2週
  主題演講:我國刑事政策現況(邀請李茂生教授主講) 
第3週
  主題演講:社會內處遇的深層意義與問題(邀請李茂生教授主講) 
第4週
  文獻導讀(一):刑事政策潮流 
第5週
  文獻導讀(二):社會內處遇的理念、歷史與其內容 
第6週
  文獻導讀(三):社會內處遇的國際標準 
第7週
  主題演講:我國成年觀護實務(邀請吳丹瓊觀護人主講)(時程暫訂) 
第8週
  文獻導讀(四):社會內處遇之懲罰效果與監控 
第9週
  文獻導讀(五):緩刑與保護管束制度 
第10週
  文獻導讀(六):保護設施與保護管束者 
第11週
  文獻導讀(七):日本的一部緩刑制度 
第12週
  主題報告(一) 
第13週
  主題報告(二) 
第14週
  主題報告(三) 
第15週
  主題報告(四) 
第16週
  主題報告(五) 
第17週
  主題報告(六)